標題:
八正道修行法門《9-1》 |
作者:
講述/混元禪師 恭錄/元伍法師 |
正精進-孝 家庭 請各位同修,我們一起唸: 南無阿彌陀佛!南無阿彌陀佛!南無阿彌陀佛!(三次、下同)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!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!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! 南無東方藥師琉璃佛!南無東方藥師琉璃佛!南無東方藥師琉璃佛! 今天又下著大雨,我們這一條路~五權五街,到現在開了一年多還沒有開好,滿路都是泥巴、石頭,大家有沒有注意到為什麼開的這麼慢,這就是禪機,就跟我們人生一樣,實現在我們人生。 就下雨來說,雖然造成路不好走(人生的路也是不好走),當你走這個路的時候,你會感覺另有一番趣味,這就是人生,我們看世界上每一件事情的時候,如果以悲觀的方式,以消極、退卻、恐懼的方式,來走人生的道路時,相信在座的各位、大地所有眾生,一定會走得很坎坷。 所以,我們在任何一個生活環境,都要去領悟,那都是佛法,「滿路是泥巴,提示我們人生就是這樣很坎坷,沒有這些坎坷,就沒有辦法領悟到『道』的可貴,也沒有辦法領悟到『真正平坦大道』的可貴。」所以,這一條路開的那麼慢,不知道各位平時可曾想過,如果沒有用心去想過,不妨有時間用心去想一下,相信在這裡面可以領悟到真正的人生。 在非常困難的人生旅途之中,我們還是要走完這一段人生,我們從天上又轉生到世界上來的時候,又藉著這個假體來投胎,以領悟人生的法則、生活的各種法則,從轉生下來到現在這段時間,我們不過也不行,本師釋迦牟尼佛領悟了「突破、解脫」人生的生、老、病、死大道~八正道,今天我來講「正精進」:奮勵、奮鬥的很正確。正精進中又分為孝與家庭、及團體,今天我要講的是釋迦牟尼佛所講的孝道。 孝,並不只是對父母親的「奉敬」而已,釋迦牟尼佛說,如果孝只是奉敬的行為而已時,那一個人對學校的老師、師長或父母以外的親人、長輩的行為,也應等於對待自己的父母一樣,如果是這樣就是不對,所以,奉敬與孝是兩回事。 有的人說:「我對父母很奉敬。」奉敬是包括著師長、長輩及父母,但有個特殊的,對待父母就是「孝」字。所以,釋迦牟尼佛非常清楚的告訴我們,一般人所想的孝是讓我們父母親非常快樂的行為,但這些並不是我們父母所希望的,世間人對父母所謂的孝,不是我們父母親對我們期盼的行為,這點,等一下我會講的非常清楚。 一般人認為父母對孩子,希望孩子健康、幸福,生活能夠安定,安份守己,不要做壞事,不要惹事情~無事生非,又聰明會讀書、能明辨是非,就很滿足,過去我也是這麼想,如果我的孩子能像我以上所想的時候,我就很滿足了,其次,釋迦牟尼佛說,這些行為,是我們身為一個人所應做的,如果我們的孩子對我們這樣,也是他們應該做的本分,也是為人應盡的義務,也是為人基本的行為,這些都不是孩子對我們的孝道,不是對父母的孝,連一點點的孝都不算。 如果僅以以上所說的只盡孩子的本分就說是孝,那我們還是不孝子,這一點是身為人必須清楚的,否則,身為人,對生我們、養我們的父母,都無法以孝來報其恩,那人死後如何能平平安安的回我們老家佛淨土,所以,人間的關心,以父母對子女的關心最深、最親切,那為人子女對父母的孝是否應該比父母對子女的關心還要大、還要關心才對,這才是正確的。 所以,在座各位,父母對子女關心之大,是在關心子女一輩子,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,我們關心子女是關心一輩子,反過來說,為人子女的對父母的關心,要比父母對我們的關心還要關心,就是說,不只關心這一生在世界上的生活而已,不只是關心這一世而已,還要關心父母將來是否回歸本位,還要關心父母將來死後一定要讓他們回歸天上界,就是我們要渡父母讓他們能回歸本位佛淨土,這才是正確的,才合乎道理的。 一個人要能夠心安回歸我們老家時,只有盡人生的義務和責任而已,人生的責任和義務就是包容在一個人日常生活的光明心念和行為。「光明的心念」就是讓「他」不要有怨恨、嫉妒、貪慾、毀謗、消極…種種黑暗的想法,就是讓我們父母時時能夠有樂觀、知足的心理想法而已,為人子女的我們也要時時有慈悲、憐憫,過著很快樂、健康、有樂觀、積極的想法,那就是光明的心念和行為;所以,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:「孝,就是要努力,認真的做到使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心念和行為,能更光明,才是真正的孝。」 但是,今天一般人所想的孝,是不是會想到讓父母的心中有更光明的心念、想法和行為呢?現在一般人所想的對父母的孝,只限於物質上而已,讓父母吃飽、穿暖,只想在事業上越順利,賺越多的錢,來讓父母更高興,來合乎父母的意,滿足父母的貪欲、虛榮,如果我們的行為表現都是像剛剛所說的這些,都是在害父母,在將父母推下地獄而已,死後都會到地獄界生活,這就是我們人間的大不孝。 所以,孝是很難的去完整實行的,一般人的孝行,往往都是比較表現化而已,都是在做給父母看,做給別人看,這都不是為了父母,只是在為自己名譽、面子,這真是道道地地的自私、虛榮的人。孝道不是那麼小的東西,孝是非常偉大的舉動,孝不是屬於黑暗的行為,孝是光明的行為和心念,是非常光明燦爛的,是要送對我有大恩大德的父母平平安安回歸佛淨土、天上界的行為和舉動,所以,孝是屬於釋迦牟尼佛所說的八正道的第六條~正精進;正精進不是一般人所說的,我認真的去做工作,賺多一點錢來讓父母高興,這並不是正精進。 一個人如果不是很認真的去發露正精進的行為時,無法發露孝行,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一個很具體的方法,只要我們人能夠很認真去做時,大家一定能做一個實實在在的孝子,這具體的方法就是教我們努力去做到時常能和父母溝通、談話,在談話過程當中,婉轉的使父母能夠明白,做到「感謝」與「知足」兩件事,時時提醒父母要時常存著感謝與知足。 要如何感謝呢?譬如說,我們自己也是一樣,我們活到一把年紀,我們要有感謝的心,感謝的心就是光明,就是慈悲,就是感恩,有這個感謝的想法,時時感謝我今天有這一碗飯。為什麼我們佛教徒吃飯時手要合掌?是感謝所有的人給我這碗飯吃,感謝周圍的人和種田、施肥、除草、割稻、碾米、煮飯、賣米的人,我們用一件東西時,感謝我們周圍一切的人,有一個時時感謝的心,就會放棄執著,然後知足,能知足我這樣已經夠了。 就是說,世間上的一切事情,到了這把年紀,生不帶來,死不帶去,不要執著,要知足,不要一切貪下去,貪圖還要世界上的一切利益~名、利的事,我們到了一段時間,我們要時時提醒我們父母,不要有貪欲,要知足,如果這樣,才是真真正正的孝。 有的人,包括過去我還未涉入佛法時,所做的行為和剛才我講的都一樣,希望多賺些錢讓父母高興,外出有面子,如果這樣,就是在增加父母的執著,父母就會一直執著於世間事,不會想要放棄世界上的事以求回歸佛淨土,將來一定會下地獄;假使我們為人父母親時,能做到感謝與知足時,我們就不會為貪欲而一直貪下去,這樣我們就不會叫我們的子女去和別人爭名奪利,做出滿足我們自己的行為,否則,將來我們也一定下地獄。 所以,釋迦牟尼佛教我們,要時時提醒父母要知足、要有感謝的心這兩個原則,讓父母能存著知足和感謝的心,我們才是真真正正的在盡孝道。我們如果能照這樣具體的方法去做,我們就已經做到了八正道中的「正精進」~奮勵的很正確。 (待續) |
本文頂端 第 81 期目錄2012-11-30 出刊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