唯心聖教易經大學 行動版
易經風水面面觀
極樂淨土(478)阿彌陀經(437)若二日1
授業主題 : 1186集_極樂淨土(478)阿彌陀經(437)-若二日1

播出日期 : 2002/3/4... 星期 1

授業內容 :

易經風水面面觀(1186)
極樂淨土(478)阿彌陀經(437)若二日1

  各位十方善知識,大家早安,我們繼續再來講解「佛說阿彌陀經」。
  
  經中跟我們開示說:「舍利弗。若有善男子。善女人。聞說阿彌陀佛的名號的時候,能夠執持名號。若一日。二日。三日。四日。到七日。一心不亂。」到七日,一心不亂,這不是只有七日而已,是一個生生世世的事情,不是我們所說只有七日就能夠成佛了,這就是啟示我們。
  
  當時本師釋迦牟尼佛祂出家修行,東西南北走六年、走六年,外面訪問各種、各種的道門,有的修忍辱,有的修各種、各種的妙法,各種、各種的因緣,有的坐禪,種種的法,但是,我們的釋迦佛祖祂認為那個心不安。我們人來世間,最重要,我們一個心安最寶貴而已。若是我們說,「我靜靜坐在溪邊讓太陽曬,炎熱,我要忍耐這個熱,忍耐熱、忍耐熱,忍耐太陽曬」的時候,你的心只忍耐日、忍耐曬、忍耐熱,結果,忘記自己到底要做什麼?所以,佛祖發覺這個修行也不對。有的跑去浸水,浸的冷冷的,一直浸,我忍耐、忍耐、忍耐,水,我不怕冷、不怕冷。」結果,死在水池裡。有的從裡面上來,身體生病,結果,心也不會安,這個法也不是究竟。有的去深山林內,只在樹下一直坐禪、一直坐禪,忍耐肚子餓,一直忍耐、忍耐、忍耐的時候,你只有腦海內只想忍耐、忍耐、忍耐的時候,也沒有解決,也不是究竟之法。就去修我一直吃素,一直吃素、一直吃素,每天只想到為了吃起煩惱,一下子,要吃素,有沒有吃得清?只想煩惱,想有沒有清、有沒有清,結果,忘記自己,也沒有究竟。所以,佛祖在世間跑六年,體驗各種的道法,那麼,到最後來,發覺這樣不對,這樣不是究竟。
  
  我們人,最重要就是我們一顆心,我們的思維,我們有煩惱,煩惱是從哪裡來最要緊,所以,祂就乾脆,好啊!下定決心坐在菩提樹下,菩提樹下做反省、懺悔的功夫,反省、懺悔,祂就先找到「我為什麼今天不安?我今天為什麼要跑來出家修行?」看到那麼多人生生死死、死死生生,生老病死,這麼多事情,佛祖祂在那裡想,還是從連根拔起,找起煩惱的因。「我今天有煩惱從哪裡來?一定有因。」來找,那麼,這個最好的方法,就是要做反省而已,反省、懺悔。那麼,開始坐在菩提樹下,發大願「若是我、如果沒有悟道的時候,沒有成佛、成道,沒有悟道的時候,我絕對甘願死在菩提樹下,我絕對不離開一吋一步。」所以,他靜靜坐在樹下,開始從小時候的事情一直做反省,反省如果不對,坐著向人道歉,靜靜坐著向人道歉,一直找出從小一直長大,到長大來,包括這六年到處在游、在修行、在訪道、求道的過程,一項一項慢慢的想、慢慢的想,想到第七天的時候,突然所該想的、反省的,都反省完,沒什麼好想了,沒什麼好想,心就清了,心就沒有罣礙、沒有恐怖、沒有顛倒夢想、沒有煩惱、沒有苦惱了。那個時候,完全心都打開了,才悟到我們人的生命,建立在沒煩惱、沒恐怖的狀態之下,才是找到真真正正的自己。
  
  原來我們來世間是乾乾淨淨下來,為什麼我們會這麼多的惱?就是我們有眼睛、有耳朵、有鼻子、有嘴巴,我們會有思想,有私心、有貪、有愛生氣、沒智慧,造成我們一個人才會煩惱這麼多、這麼多。所以,佛祖祂就根據這樣,一直去做反省,反省完然後完全放下,放下,才會回到金剛界如來的境界、的世界去。本來想不要回來了,那麼,在天界、金剛界這些大金剛如來眾等,「你要再去世間,再去教化眾生,跟眾生說我們人的生命,來世間這個身體、這個殼,是暫時借用而已,我們的生命本來就沒有生和沒有死,只是投胎下來,我們有這個眼睛、有耳朵、有鼻子,我們會執著了,所以叫你要再回來,速速再回到我們的世間,再將天上的事情,你所受依託,大家來依託你、寄託你,到世間去教化眾生,跟所有的人、所有的眾生說,我們人的生命是生生世世的,我們都是從天上而來,我們一定要找到心安。」
  
  那麼,既然我們在世間經過這麼多、這麼多的人生,所以,生老病死苦、貧富貴賤這些,把我們的心綁住了,所以,將我們本來的如來的清淨的本性,被世間事蓋住了。
  
  那麼,佛祖再下來、再回來以後,將這些妙法說出來,開始弘法利生,跟我們說,我們人的生命不是只有幾十年而已,我們的生命好幾千年、好幾萬年、好幾億萬年,無所劫以前就有,無所劫以後也永遠是有的,所以,我們要做問心無愧,我們要安我們的心,心才會安。
  
  所以,才有七日的道理,大家要像佛祖這樣,一日、二日、三日、四日、五日、六日、七日,要有這個魄力,有這個耐力,來做這個反省和懺悔的修行。
  
  各位十方善知識,我們昨天跟各位說過,「若一日。執持名號。」卦象叫做「雷火豐」、「雷火豐」,有雷就有光了,火也是光了,雷和火加起來,就是光明的淨土、光明的世界,都在我們心靈之中。我們為什麼、佛跟我們說「若一日」呢?當時釋迦牟尼佛祂住世的時候,祂在菩提樹下,若一日、第一天,一直去追求一個不生不滅的人生,心靈的世界,這就是一種希望。第一天,我們會下決心,「我要坐著在這裡修行,若是沒有開悟者,我絕對不爬起來。」這是什麼?「若一日」、第一個念頭,要找到光明的淨土、光明的世界、心靈的安詳,要找到心安、光明、幸福的人生。即使「若一日」,那麼,我們要成就這個心靈的光明的世界、光明的淨土,我們妙法非常的多,但是最重要就是要耐心,要有那個信心,要有那個魄力,若是我們沒有那個信心,一開始興沖沖,後來變蜥蝪,頭大大的,虎的頭、老鼠尾,如果這樣修行,絕對沒有成就的一天。
  
  我們佛教界非常的慈悲,製造各種的因緣,讓我們八關齊戒,讓我們七永日的坐禪,七永日的拜佛、念佛,但是,有幾個人真真正正去悟到呢?我們法師只有將佛祖所悟到的跟我們說,給我們一點相信而已,但是,我們要依照法師跟我們開示的妙法,我們回來要好好的、也才一天、二天、三天、四天、五天、六天、七天,我們在家裡,我們也要這樣,不間斷、不停,我們一直、一直來做反省、懺悔的功夫。但是,我們大部分都回來、就完了,認為「我去做七日的念佛、佛七,我就覺得都是開悟了,我就已經就見性了,我已經就成就,不用再繼續再修了。」這個想法都是錯誤、錯誤了,我們七日內,師父幫我們開路、讓我們走,因為七日內,我們一下子要早課,一下子晚課,一下子中午,一下子要跑香,一下子要坐禪,一下子要拜五百佛,我們根本就沒有那個時間靜靜去做一個反省、懺悔的功夫,都沒有辦法,我們變一個機器人在那裡在做、在打拚,但是,那是在教我們一個過程,我們回來,我們也要繼續再做,可惜,我們大部分的人回來就完了,想說「我的業就消了。」還沒,還一大截,消不了萬分之一的業,要消業,必須要每一天時時在消業。
  
  才有我們的佛祖釋迦牟尼佛,等到八十一歲,祂說祂涅盤了、祂要涅盤,祂不用再來世間受到這麼多的苦,不用受到世間肉體上的業報,不用受到所看這麼多的煩惱、眾生不修行的煩惱,不用,所以要涅盤,心靈達到很安靈、安靜。但是,要達到這個,並不是說,釋迦牟尼佛祂七天、祂就以後都不用修了七天以後,七、七-四十九年,開始說法四十九年,說法四十九年中間,每一天的晚上,祂一定要自己靜坐,自己靜下來定下來,再回去前生、前生、前生、一生一世、一生一世,再回去做反省、懺悔,如果有不對的,快點速速懺悔,心才會安。那麼,四十九年,將他所有的過去生、生生世世,有在世間的,或是天上的世界,該反省、該懺悔的,都反省、懺悔完了。所以,到八十一歲滅渡的時候,祂才說:「我要涅盤了,我不用再來世間像大家這樣受到苦楚、苦報、業報了。」各位,我們每個人要學佛的精神,我們不是說,七天以後我就放它去了。沒那麼簡單,人來世間,就是要來體驗整個人世間的酸甜苦辣。
  
  所以,我們「若一日」,我們開始的念頭,就是我們的成功的基礎、的開始。但是,我們有這個念頭開始,到最後,你們也要「執持名號」,執持什麼、叫做名號呢?阿彌陀佛大慈大悲的人天導師,阿彌陀佛的智慧的教導去做,「執持名號」,就是永遠要有智慧、永遠要有智慧、永遠要有智慧,才叫做「執持名號」。「執持名號」你只念阿彌陀佛,你也沒辦法真真正正去成就,你了解阿彌陀佛祂的名號,祂的法,一切法即是一,就是阿彌陀佛。
  
  各位十方善知識,要修行好像牛毛,要得道好像牛角、好像牛角,難怪太上老君、太上道祖,祂站在一隻獨角牛,跟我們開示說「修行的好像牛毛,得道的好像一隻牛角。」也是跟我們說,我們整個人生,無量劫以來,我們的煩惱像牛毛那麼多,但是,我們所追求的是這隻角,這隻角獨一無二、不二法門,就是要成道、成佛、成就,堅定的信心。我們的牛毛是軟的,很容易掉了,這隻牛角、獨角牛牛角是一,一以貫之、一心,一塵不染、一心念佛,都是在跟我們開示一個一,也是易經的易字。所以,我們易經和佛法的貫穿,完全是等號,這是天地間的真理,我們若是各位知道者,我們任何一個妙法,都是我們修行最好的老師,也是任何一個法門,都是我們能夠去領悟到,以後我們也能夠成佛、成道,我們也能夠證了無上的菩提,也能夠和釋迦牟尼佛佛祖,證了同樣的正定正覺的、真真正正的佛果位。
  
  各位十方善知識,我們萬項事情都有一個一、有一個好的開始,如果好的開始,就是好的結果。壞的開始,就是壞的結果。但是,好的開始,我們如果沒有這個信念、沒這個智慧、沒這個堅定力,也不可能有好的結果。若是我們是壞的開始,我們有那個耐力、有那個信心、有那個善心、有那個智慧的時候,我們來改過自新,放下屠刀的時候,我們也是好的結果,這是一個千真萬確的真理。所以,我們太極中間,有陰、有陽,陽中有陰、陰中有陽,這就是一個很好的真理。所以,佛,尤其我們鬼谷仙師的大慈大悲,跟我們教化,以易經的妙法跟我們開示,「法無定法,非法,非非法,亦非法。」所有世間的一切萬項事情,一切事情,都是我們的心、的念開始,心念為原則。所以,我們一般,我們如果好的心的人,我們後來都有好的結果。有的心念壞的人,都是壞的結果。除非他有很大的耐力、很大的慈悲和願力,覺醒了以後,就變成好的結果。
  
  所以,我們在世間看任何人一個人,他的一切生活舉止,我們不要馬上對他下一個定論,一個人會變,一個人會做好,一個人會做壞,才有我們一句台灣話「蓋棺論定」,一個人如何,棺材蓋下去,釘子釘下去以後,才結束,來論,論是好、是壞,才會清清楚楚。可惜我們中國人的美德,就是將一個人,一旦棺材板蓋下去的時候,對他一切的事情,功、過,我們都放一邊,我們不要造口業。這就是我們中國人的慈悲,和我們中國人的愛心。但是,也有一些人,專門一個人死後,才從後面一直批評他、一直誹謗他、一直打擊他,這一種人都不是開悟的人,這一種人雖然表面看起來他很行,事實上,這一種人都不是我們社會上所需要的。一個人,他在世間所做的事情,壞的,他自己死後,自己靈魂,他會受到業報,自己的心、他的靈魂,他會自己去走往業報的地方去,不用我們替他操心,不用我們替他關心,不用我們如何要幫忙他,事實上,因因果果,自己去承受。相對,我們在世間做好、做壞,一切的承受,也是我們自己要去承受而已,沒人替我們去承受。
  
  各位十方善知識,我們在世間短短幾十年,我們一定要修行,修心養性,多讀經典,然後從經典,把它用在生活中去走,我相信,各位,你們會得到無上的法喜。我們有一日,有一個念頭,有一個光明的開始,一定有第二步,如何能保持第一個念頭,「若一日」、好的念頭,「第二日」要如何再來把持這個念頭呢?非常的重要。
  
  那麼,我們來說,我們以易經的妙法來開示,「執持名號。若二日。」也是「地山謙」。所以,六十四卦「地山謙」是上上之卦。
  
  第一、「謙虛觀自心」。我們開示,發大願力,我要好好的修行,要念佛也好等等,或是我要做一個好的工作,要做一個好兒子、做一個有用的人、做一個正正當當的人,我們念頭開始。再第二個念頭,「我們要再看自己的心。」要再看自己的心,謙虛,謙虛就是這樣低著看自己的心,是不是有那個心?繼續把持第一個念頭、初發心。
  
  再來,第二爻,「心身起共鳴」。我們如果謙虛觀自心,身體和心起一個共鳴,內外一致,我們如果開始,「我一定要修成正果,我一定要成佛,成道、成佛」的時候,我第一天這樣想、想很多了,第二天,一定要再回去看自己,自己的心是不是有變?我們的善念是不是有變?好心是不是有跑掉?我們要觀心自在,謙虛來看自己的心,我們不用別人如何,我們看自己,我們要自己看自己的心,自己做反省、做懺悔,然後身體和心起一個共鳴。什麼叫做共鳴呢?第一、歡喜心。第二、耐心。第三、魄力。第四、要有恆心,要有恆心。所以,我們身心會起共鳴,我們如果看到以後,我們自己要下很大的願力,魄力、有恆不變的心,不要隨便別人一說就完了,別人說了就偏了,這個,我們要注意。你若是認為任何一個師父、任何有緣的人,你認為和你有緣,能夠讓你得到幸福,能夠讓你得到心安的時候,我們不要變,不要隨便聽別人說我們就變了,我們要有智慧,要有自我,若是我們如果沒有智慧、沒有自我的觀點的時候,別人說了就偏的時候,我們是非常、非常的可憐,我們身心沒辦法共鳴。共鳴就是起一個歡喜的心、快樂的心、安詳的心、祥和的心。
  
  各位十方善知識,佛法之妙,我們要從這方面去領悟,你就能夠得到無上的法喜,那才是身心也是起共鳴。我們一個人認真在念佛,「南無阿彌陀佛!南無阿彌陀佛!南無阿彌陀佛!」今天南無阿彌陀佛,明天也南無阿彌陀佛,我們今到第二天的時候,我們也要「是不是我有變了?我的觀念、初觀念,是不是真真正正這樣?」如果有者,我們自己,我們也能夠得到無上的法喜。
  
  我們時間的關係,今天到這裡一個段落,祝福各位。

網路無國界,千里在眼前,若能善巧用,何處不成賢。
行動版 | 電腦版 唯心聖教易經大學教務處

首頁
易經大學點名系統
易經開課資訊 唯心聖教活動資訊 唯心聖教道場資訊 唯心智庫搜尋 電腦版首頁 【混元禪師法語】 小陽宅(多國語言版) 唯心念佛機 唯心聖歌 世界和平推手(多國語言版) 世界和平促進會(多國語言版) 妙法普傳補遺 唯心電視網路直播 視頻@YouTubeKu 複習網 Brush Up !
唯心經藏 大藏經 妙法普傳 易經自修資料 董公選擇日要覽 易經心法入門 混元妙法恭錄
工廠風水經 陰宅風水經 三世因果經
唯心天下事(影片) 唯心天下事(文字) 安心真經 第二期世界華人養賢班 陽宅風水學傳法講座 易經風水面面觀 我家的風水 大地風水